欢迎来到伍福网——伍福文化垂直门户网站
  • 北京天气
您的位置首页:长寿 > 大健康 > 国医大师颜正华 > 正文

国医大师颜正华:看一个病人要用二十分钟的平淡与神奇

2018-07-20 14:04:35    来源: 伍福网    

2015年12月,纪录片《千年国医》摄制组跟拍了国医大师颜正华先生一天的出诊,并采访了颜老的家人和弟子。这位96岁(拍摄时)的老先生,用了一生的时间做学问、教书育人,曾经在讲台上谈笑风生的他,面对镜头时却有着小紧张,反而更显得可爱——

颜正华

1920年2月出生于江苏丹阳

首届“国医大师”,著名中医学家,中药学专家

主编新中国第一部《中药学》讲义,构建了《中药学》教材理论框架

孟河学派第四代传人,谙熟本草,医药兼通

颜正华小传:

1920年,生于江苏丹阳县;

1934年,拜同邑儒医戴雨三习医;

1937年,拜孟河学派代表性医家马培之第三代传人杨博良为师;

1940年,悬壶济世;

1956年,在南京中医学院任教,任中药学教研组组长,编写第一本《中药学讲义》;

1957年,调入北京中医学院,任中医系中药教研组组长;

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8年,晋升为教授,批准为硕士学位研究生导师;

1984年,批准为博士学位研究生导师;

1986年,主编《临床实用中药学》出版;

1990年,被国家人事部、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指导老师;

1991年,获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主编的《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中药学》出版;

1997年,领衔研制的“黄栀花口服液”获卫生部新药证书;

2003年,被授予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

2006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

2007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研修项目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颜正华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列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编著的《颜正华中药学讲稿》出版;

2009年,北京市立项成立“颜正华名医工作室”;

获北京市“首都国医名师”称号,全国首届“国医大师”称号,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

谦和精诚

常章富,国医大师颜正华弟子:

颜老最值得大家敬仰的地方,无论做什么都很认真,不管是文献研究还是临床治疗,做每件事都有板有眼,从来不虚晃一枪。虽然他上课一口江苏话,但他讲课非常认真,板书也写得非常漂亮,在我们学校授课老师里,是大家公认写得最工整的。而且他讲课不是只讲理论,或者单讲文献,要结合临床,很多同学听了他的课以后,觉得听完就能直接用,所以我们这些徒弟,还有听课的学生都受益匪浅。

颜老说我们最应该记住的,是做学问的人不要怕坐冷板凳。这么多年来颜老尽管没有被大家重视,但他依然在做他自己的事儿,比如他研究本草很细致,特别是对明清的本草还有《本草纲目》都做了很深刻的研究,下了很多功夫。

颜正华代表论著:

《药性赋、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颜正华中药学讲稿》、《中药歌诀400首》、《临床实用中药学》(主编)、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中药学》(第一、二版主编)等。

他写了那么多书,也带着我们编书,那时候没有电脑,更没有网上下载,全部都是用手写。我曾经看到他的讲稿都是一段一段先把文献抄下,再提纲挈领地抽出来所需要的内容,在理论层面提高,最后结合临床经验编成教材,这一点是很难的。他说这样编出来的书才有声有色,要不然单从文献角度编的书,别人也不爱看,光有自己经验,没有理论层面的提高也不行。后来他还结合授课经验和多方参考,编成中药歌诀便于学生记忆,这一点使我非常受感动,一般人不会去一本书一本书摘抄下来,再一点一点做。

后来我们在编《中华本草》时也学了颜老的这一套经验和做法。把从汉代一直到解放后,这一个药在历代是怎么记载的,都仔细考证。我也体会到做点儿学问真的很难,特别是在大家都觉得这个事儿太苦了,都不愿意做的情况下去做。有一些课题,国家也没给你立项,学校也不重视,但是为了讲课,为了学生,颜老都是踏踏实实做学问,比如他做的“十八反研究”,我们在一些问题上进一步深入,这个“五参”是指什么?历代怎么说的?十八反在历代是怎么沿革的?人参和党参如何区别的?五个参,除了人参以外,包括不包括党参、太子参?颜老对这些问题都进行了细致地研究。后来得出结论,汉代的时候的五参主要指人参、丹参、玄参、苦参、沙参,而不包括西洋参、党参。

医药兼通

高琰,国医大师颜正华外孙女:

我们上学的时候只学中药学,比如说有一味药——人参,老百姓都很熟识,传得比较多的可能就是有些人脉微欲绝了,阳气将散的时候吃独参汤,元气立马就回来了。很多人认为人参汤可大补元气,人参是一个很好的补药,但是还有一味药叫太子参,现在好多临床大夫都喜欢用太子参,人参和太子参这两味药有什么区别,我一直不是很清楚。

△人参(左)太子参(右)

我看我姥爷很少开太子参,后来有一次我就问“您怎么不怎么爱用太子参”,他当时就给我讲,太子参在以前古书上的记载其实是小人参,所以叫太子参,比人参小,但还是人参。现在咱们药房卖的太子参不是古书上的太子参,因为人参是五加科的,太子参是石竹科的,这是两种药。人参是大补元气的,太子参有一些滋阴的作用,但它补气的作用大大不及人参,而且它性味偏凉一点,不像人参性温。在长时间的演变下,可能因为市场或是别的原因,太子参就逐渐变成这个石竹科的药,事实上已经不是原本五加科的小人参了。所以古书上用太子参的方子,现在用的时候觉得补气的效果不是很好,就是因为它已经换成别的药了。

△五加科人参(左)石竹科太子参(右)

我觉得这些问题可能在院校读书的学生都不是很清楚,包括现在很多临床大夫可能都不清楚这个,但是像我姥爷这种专门搞中药又结合临床的人,对这些问题理解得比较深。中医中药讲四气五味,如果气味归经有变化了,这个药的功能主治变化就很大了,所以我觉得搞中药的人,在这一点上是比只做医的人更进一步的,在临床用药上有一些优势。因为他对四气五味,性味归经还有药物的功能主治都很熟识,像我姥爷就比较注重一药多用,就是一味药有多个功效能运用到患者身上,并且他比较善于用平和药,用无毒,性味比较清淡一点的药,对患者而言不但口感好,疗效也好。

比较平和的药可能发挥作用稍慢一点,但不会让你突然感觉不舒服,比如病人心慌,有些大夫开镇心安神的药,吃完以后突然心跳就慢了,这样反而不舒服。所以姥爷整个的行医过程中比较注重这一点,平和用药。这点其实也是传承下来的,姥爷是孟河医派的传人,孟河医派最早就是在江苏一带,而姥爷在江苏丹阳出生,距离孟河医派的发源地常州非常近。

△四位孟河医派国医大师:朱良春、颜正华、颜德馨、陆广莘(从左至右)

他十四岁开始接触中医经典,到十六岁的时候,通过介绍到这个常州去拜了孟河医派的名师,第三代传人杨博良先生为师,学习了三年的中医。他回忆的时候就说,拜名师对于中医学习是很重要的一步。而孟河医派的用药就是纯正平和,孟河医派的代表费伯雄先生曾经就说过一句话,我姥爷也经常跟我说“天下无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法,平淡至极乃为神奇。”意思就是要应用这些平淡平和的中药来调理人体,没有哪种非常神,非常偏颇的一味药能一下把一个病治好。

济世育人繁茂杏林

我们平常在一起,问他一些问题,他都会告诉你应该到哪本书上查,他要不知道,他说这个东西还真没研究过,你应该从这个方向去查,在他的指导下我们一般都会知道从哪些地方能查到我们应该得的东西。

按韩愈说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你要想给学生讲清楚了,你自己必须要研究清楚。有一些课题国家是不给钱的,但为了上课,为了把这个学问做到家,必须自己去查,这一点颜老给我给我们做了榜样。

所以他告诉我们做学问一定要认真,你有时候给学生一个错误的解释,学生可以带着这个错误的解释这一辈子,尤其是我们搞医药,人命关天,你不能把这个当儿戏。一定要“知之为知之,不知就不知”不能给学生打马虎眼。

颜老对徒弟和对学生非常平易近人,从来没有教授或者学术权威的架子,对我们都是以诚相待,前些年他生病了,还把自己看书的时候,喜欢的书籍买来,送我们每人一本,亲自签上名。他给我提的字是“温故而知新”,告诉我以后还得不断学习,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

临床看病,他对病人平易近人,每个病人来都是认真细致地问,中医讲四诊合参,他不主张过于强调号脉的作用,看病时不是一搭脉就什么都知道,我们必须坚持四诊合参。他告诉我们,对待病人一定要问得细一点,有时候可能一个不起眼的症状你疏忽了没问到,对你的立法、组方、立药,肯定是有影响的。所以我们这些徒弟在后来的临床当中都注意到这一点,每来一个病人都要问得非常细,有些病人被问得都不耐烦了,老师还是笑眯眯地说“你还得跟我们说清楚。”

他常常说给人治病应该认真,不能不当一回事,病人来找你,把健康托付给你了,不要把它不当一回事,应该认真的一点一点的问清楚,然后再结合你所学的知识辨清楚,肯定能取得一个比较好的效果。不过现在颜老耳朵有点儿发背,听不清楚了,现在是他最小的徒弟,也是他的外孙女天天陪着他。

他的临床基本上都是四诊合参,因为基础打得好,所以颜老开出来的方子既平和效果又好。很少见到哪个方子病人吃完副作用大,偶尔见到这种情况,他在临床带我们的时候就跟我们说清楚——如果你发现病人出现了一些你认为不应该出现的症状,特别是复诊的时候,你应该想到方子里面哪个药用得不合适,可能法虽然对了,但是药用得不合适,要赶紧检点方药。关键就是要在出现一些预想不到的情况时,立马纠正它,调整它,这是非常重要的。

颜老以前经常就跟我们说“医者,活人也”它和西医还不一样,翻开咱们很多名医写的书里,第一句话就是“医者,仁术也。”他说你要想靠当医生赚钱发财,这恐怕不可能。

非典时期我们曾经劝过他,是不是先不要出诊,他说这就是瘟疫,我们当大夫的在这个时候,应该到第一线去。所以在非典时期他一天也没停诊,不管是对瘟疫类的病人还是别的病人,他从来不退缩,他说只要找到我,我就给你们看,颜老在医德这方面是高尚的。

德医双馨

在我跟姥爷出门诊这么多年过程中,很多患者也反映,颜老看病特别细致,每个病人都问得细,看得细,思考得也多。很多专科大夫可能看一个病人用六到十分钟就看完了,我姥爷因为问得很细致,各方面的饮食、睡眠、大小便,女性还要问月经、带下这些情况,还有西医方面的内容,是否有基础病,以前用过什么药,都会问得很仔细,所以他一般看一个病人要二十多分钟,刚开始和我姥爷出诊觉得挺累的。

早上七点钟我姥爷就坐在国医堂里了,国医堂八点钟上班,但因为我姥爷病人很多,他又看不完,还有很多加号的病人,从七点钟一直坐到中午十二点,旁边抄方、收号的人,还有维持秩序的人都感觉很累,而老爷子是主要看病思考的人,有的时候一上午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就这样老爷子一直坚持到八十多岁还在国医堂出门诊。

在国医堂刚开始的时候不限号,后来年纪大了以后限号十个病人,一直都有加号的病人,都是全国各地的患者过来找老爷子,大老远跑过来说给加个号,姥爷也不忍心拒绝,所以病人还是控制不住。这第一还是因为疗效好,还有就是态度认真,颜老是非常负责的大夫,这种职业素养是我们应当传承下来的。

颜老最大的特点是不声张,不争名利地位,他就一心做学问。他在1959年就是北京中医学院的院务委员,后来也当过北京市劳模。和他一起的其他人又去当了政协委员,人大委员,但他从来不去争。他从来都是“叫我当我就当,不让我当,我该干什么干什么,总有我自己的事情做。”所以他活到九十六岁,这与世无争的风度是别人不能比的。

实际上中医界很多人都是这样,天天就干自己的事儿,出诊看病,闲了就琢磨为什么这个病看了效果不好,为什么那个病看了效果好。我老师这一辈子基本是这么过来的,他带了不少学生,博士生十九个,硕士生带了二三十个,这些学生很多人都受他的影响。

他一辈子做下来,能评为国医大师,我觉得是当之无愧,一个是学识上够了,一个是品德,从“国医大师”来说这两点是必须具备的,没有这两点当国医大师是有愧的,希望以后我们国家中医界,多出几个医德又高尚,学术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国医大师”,应该给后人多留点儿榜样!

发布者:chenjie

搜索关键词:

免责声明:为给用户提供丰富的内容,伍福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转载,著作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保护原作者权益!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伍福网微信公众账号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伍福网微信公众账号(fffffw-com)